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188-588

TEL:029-88643194 FAX:029-88611928

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

本文章主要介绍了: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密度计增大刻度,密度计下方的铁丝作用,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等信息

浮子式密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物体在流体内受到的浮力与流体密度有关,流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如果规定被测样品的温度(例如规定25℃),则仪器也可以用比重数值作为刻度值。这类仪器中最简单的是目测浮子式玻璃比重计,简称玻璃比重计。
静压式密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一定高度液柱的静压力与该液体的密度成正比,因此可根据压力测量仪表测出的静压数值来衡量液体的密度。膜盒(见膜片和膜盒)是一种常用的压力测量元件,用它直接测量样品液柱静压的密度计称为膜盒静压式密度计。
振动式密度计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两位奥地利著名科学家HansStabinger和HansLeopord发现了振荡管密度计的测量原理:物体受激而发生振动时,其振动频率或振幅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

(5)要看清浮计读数方法,除浮计内的小标志上标明“弯月面上缘读数”外,其他一律用弯月面下缘读数。
(6)液体温度与浮计标准温度不符时其读数应予补正。
(7)如果发现分度纸位置移动.玻璃裂痕,表面有污秽物附着而又无法去除时,该浮计应立即停止使用。
玻璃浮计允许误差:(1)浮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得大于+/-个分度值。
(2)本玻璃浮计按国家计量局<JJG86-86标准玻璃浮计和JJG42-87工作玻璃浮计检定规程>经上海市准计量局和本厂计量检定出厂。
(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

3)、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计算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3、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金属块、水、细绳
步骤: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
2)、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
计算表达式:ρ=Gρ水/(G-G/)
4、浮力法(一):
器材:木块、水、细针、量筒
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2)、将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V2;
3)、用细针插入木块,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
计算表达式:ρ=ρ水(V2-V1)/(V3-V1)
(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

(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

密度计和密度模块
DM45DeltaRange
DX45DeltaRange
0.0000...3.0000
0.00000...3.00000
0.00000...3.00000
重复性(S.D.n=10)
准确性[g/cm3]
0.00002(0.7...1g/cm3,15...20?C)
0.00005(0...3g/cm3,0...91?C)
0.00002(0...1g/cm3)
0.00003(0...3g/cm3)
白利糖度准确性[%w/w]
酒精度准确性[%v/v]
温度范围[?C]
温度准确性[?C]
0.05(10...30?C)
0.10(0...91?C)
0.02(15...20?C)
0.05(0...91?C)
0.02(10...30?C)
0.05(0...91?C)
折光率仪折光率模块
1.3200...1.7000
1.32000...1.58000
重复性(S.D.n=10)
Brix[%w/w]
(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

(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

1.如图是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________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________ρ水(选填“>”、“<”或“=”),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________.
(3)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放射性密度计安全距离)

了解更多关于:合介桶压差密度计的作用,安东帕便携式密度计,小军将一致密度计,河南ym 2液体密度计,高精密密度计,油密度计校准,差压式密度计影响因素,双法兰液体密度计,简述密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密度计 刻度 单位,横河密度计,安东帕密度计维修,密度计测试题,密度计天平原理,证明密度计刻度是不均匀的,密度计的示数为什么不均匀,反射密度计的测量原理,塑料片材密度计,液体密度计的运用,密度计浮力谁大
本文摘自:http://www.oen1718.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