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188-588

TEL:029-88643194 FAX:029-88611928

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

本文章主要介绍了: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孔板流量计经常突然到零,一体化孔板流量计投用,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等信息

很多人好奇孔板流量计与楔形流量计区别,对此,小编本期就从两者的原理以及优缺点等方面来将孔板流量计跟楔形流量计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一样的原理
孔板流量计、楔形流量计,属于恒截面,变压差型流量计。
孔板流量计,就是在管道内部加装一个中间开孔的圆板,然后测量蒸汽在孔板前后的压力差,经过计算换算出蒸汽的流量。
楔形流量计是流体通过楔形流量计时,由于楔块的节流作用,在其上、下游侧产生了一个与流量值成平方关系的差压,将此差压从楔块两侧取压口引出,送至差压变送器转变为电信号输出,再经经专用智能流量积算仪运算后,即可获知流量值。
(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

说明:孔板流量计是将标准孔板与多参数差压变送器(或差压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及压力变送器)配套组成的高量程比差压流量装置,可测量气体、蒸汽、液体及引的流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供热、供水等领域的过程控制和测量。
本文关键词:孔板流量计安装图标准孔板流量计安装图蒸汽孔板流量计安装图
(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

(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

孔板差压流量计差压节流孔板流量计是将标准孔板与多参量差压变送器(或差压变送、温度变送器及压力变送器)配套组成的高量程比差压流量装置,可测量气体、蒸汽、液体及天然气的流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供热、供水等领域的过程控制和测量。节流装置又称为差压式流量计,是由一次检测件(节流件)和二次装置(差压变送器和流量显示仪)组成广泛应用于气体。蒸汽和液体的流量测量。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性能稳定。
孔板差压流量计差压节流孔板流量计应用领域比较广泛,所有的单相流速都可以测量,一部分混相流也可以使用该产品。因为两相流而不能经确计量,甚至有可能发生水锤现象,损坏管件。若使用环形孔板,冷宁水可以从环形孔板的边延流走,醉小流通面是紧贴管内壁的圆环,而标准孔板醉小流通面是处于管中心的同心圆。流体中的杂质流速较低,一般是紧贴着管壁边流动,节流装置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并获得推广应用,与节流装置相配套的差压变送器及显示仪表在性能和质量方面发展迅速。
(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

外接+24VDC供电
3.6V电池供电
(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

充满管道的流体流经管道内的节流装置,在节流件附近造成局部收缩,流速增加,在其上、下游两侧产生静压力差。
在已知有关参数的条件下,根据流动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方程可以推导出差压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而求得流量。其基本公式如下:
c-流出系数无量纲
d-工作条件下节流件的节流孔或喉部直径
D-工作条件下上游管道内径
qm-质量流量Kg/s
qv-体积流量m?/s
直径比d/D无量纲
流体的密度Kg/m
可膨胀性系数无量纲
楼上回答的还是蛮全面的。
(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

孔板流量计是将标准孔板与多参数差压变送器(或差压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及压力变送器)配套组成的高量程比差压流量装置。可测量气体、蒸汽、液体的流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供热、供水等领域的过程控制和测量。孔板流量计的优点很多,它可以集温度压力补偿为一体,大大增加了流量测量数据的度。就其结构而言,具有内部无可动部件、结构紧凑、稳定性好、耐用性强等优点。
*不足的就是孔板流量计对于直管段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要求是前10D后5D的;在直管段不符合要求时也可前5D后3D。但是,节流件前后的直管段必须是直的,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弯曲。安装节流件用得直管段应该是光滑的,如不光滑,流量系数应乘以粗糙度修正系数。为保证流体的流动在节流件前1D出形成充分发展的紊流速度分布,而且使这种分布成均匀的轴对称形,所以直管段必须是圆的,而且对节流件前2D范围,其圆度要求其甚为严格,并且有一定的圆度指标。虽然前5后3可以让孔板流量计工作起来,但是对精度是有影响的。如果安装现场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建议前直管段zui好能有15D,后直管段zui好留10D,这样能大大减小直管段对于孔板流量计测量时精度的影响。
(多孔节流孔板流量计安装要求)

了解更多关于:孔板流量计的温度,孔板流量计差压,蒸汽流量计孔板安装方向,流量计孔板量程,孔板流量计怎样计算,安装标准孔板流量计,涡街流量计好还是孔板流量计好,标准状况孔板流量计换算,孔板流量计补偿计算公式,孔板流量计差压为什么要开方,孔板流量计的测定实验报告,抽放管路使用孔板流量计,孔板流量计计算差压,压差式流量计的标准孔板,孔板流量计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孔板流量计立式安装,孔板流量计如果孔口磨损,孔板流量计准确,法兰取压孔板流量计厂家供应,孔板流量计k推导公式
本文摘自:http://www.oen1718.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